最爱珐琅 在Martin Pauli掌握的“日内瓦五艺”中,以珐琅烧制工艺最为精通,其珐琅釉彩制作技艺已臻化境。他烧制的珐琅以在蓝宝石镜面中反向绘制,达到正面成像的效果。并且为最大程度的保留表盘珐琅面的艺术完整性,圆形时间数字显示在表盘中6点钟或12点钟位置开一个小窗。
Martin Pauli烧制的珐琅表盘图案繁复、种类颇多:动物类(猛虎,骏马、豹子等)、人物类、植物类、船只等等,我们欣赏Martin Pauli制作的这些珐琅盘的时候深深为之折服。猛虎伸舌舐爪,马首鬃毛翻飞,黑豹灵动俊目,动物造型自然生动、栩栩如生。繁花朵朵,色彩艳丽多姿,层次感极强,同真实花卉同置一处甚至不分高下。最有名的珐琅表盘就是Cutty Sark号,这是为纪念人类航海史上最后的帆船时代所烧制。表盘中再现了当时作为最快的帆船CuttySark号劈风斩浪的雄风,但更深刻的在于分明有蒸汽船只航行在Cutty Sark号不远处,蒸汽时代的到来取代了传统帆船在大航海时代的地位,这仿佛预示着传统制表工艺所面临的时代变迁,而Cutty Sark号作为历史纪念现在安静的陈列在伦敦格林尼治天文台广场上。
当和Martin Pauli谈及今天珐琅烧制同17、18世纪珐琅烧制不同时,Martin Pauli认为现代珐琅烧制解决了前代珐琅烧制中最重要的问题——温度。尽管当今的珐琅烧制中温度相对易于控制,但温度仍旧是影响成品率的关键因素,这在17、18世纪更为困难,因此当时的珐琅表盘烧制动辄就以年为时间单位,这也是越古老的方法烧制珐琅时间越长的原因。在今天温度易于控制的情况下,例如1200度高温易达到,成品率就要高于之前,这个角度来讲,现代技术对于珐琅烧制的提高大有裨益,Martin Pauli烧制的珐琅表盘也仅在4至5个星期。在Martin Pauli眼中,今天的珐琅烧制技术是更先进于之前的,但是烧制极具古典风格的表盘却需要珐琅师的真才实学。
纵观Martin Pauli所制作的珐琅表盘具有古色古香的味道,打动人心之处也在于这种古典的气息。他烧制的古典风格的珐琅不仅仅代表了他个人审美风格,和他的烧制工具、烧制手法都息息相关。Martin Pauli的作品都是自己独立完成的,图案采用最传统的手绘方式绘制,在这次俱乐部展出上我们欣赏了他的制表工具,甚至这些都是手工制作的。Martin Pauli烧制的珐琅表盘在我们看来其图案风格近似于17、18世纪存世的珐琅表盘,当代没有几个珐琅师可以烧制出这样怀旧的珐琅表盘,从这个角度来讲创新是简单的,回到过去反而成为了难题。对于Martin Pauli来说这却顺理成章,因为Martin Pauli的手工制作过程最接近古法珐琅表盘的制作过程,这也使得每一只珐琅盘都充满MartinPauli自己独特的感情。
To be or not to be ?
你能在哪儿看到Martin Pauli的作品?众多的奢华表展是看不到的,他不同于一般品牌在各大表展中让自己的作品赚人眼球。Martin Pauli认为表展过于商业化,“这会使人们可能偏激得去看每一个展位的每一只表”。显然,Martin Pauli想要人们得到的是自己眼睛看到的、自己身临其境体会到的艺术美,而非是经过品牌渲染盲目的跟风。他的顾客是对手工制表工艺深深认同并且热爱艺术有高端品位的人士,卡特尔皇室、沙特皇室和俄罗斯的大亨的是他私人定制手表的顾客。他们会通过网络信息或一些其他的杂志上关于Martin Pauli的报道等等途径了解他,在网络可信度也比较高的西方社会,人们愿意从网络渠道获取像他这样坚持古老工艺的制表师的一些信息。
Martin Pauli本人如此精湛的珐琅烧制技艺师承瑞士制表学校,但提及Martin Pauli是否有学生或徒弟来学习并最终继承他的手艺的时候,答案是否定的。MartinPauli颇显无奈,因为他觉得没有人愿意学习这些手工技艺的。当今出现了手表工业和手表商业的两个分支,更多的学员包括大的品牌更需要的是数控机床的操作者和CAD的制图师。传统制表工业最鼎盛的时期有20万人、2万所制表学校,而现在欧洲只有10余所制表学校,最小的学校只有6个学员,师资力量也逐渐薄弱。Martin Pauli满含感慨的告诉我们,与他熟识的一名80多岁老珐琅师的技艺是当今任何人都无法超越的,她如果不幸辞世,不会有人达到她烧制珐琅的水准。艺术正是如此:艺术创作终究是属于个人的,一旦失去了传承,自然就会消亡。
手工技艺的价值何在?手工技艺价值就在于此:机器化大生产带给人的永远是冰冷的产品,手工制作的物件我们总能从其中看到制作者的痕迹。欣赏一件艺术品中很大程度上是欣赏艺术家创作时的体验。欣赏《达芬奇自画像》时,我们可以轻易根据线条走向看出达芬奇用左手画出了这一幅传世经典。同样,当我们被大师的美感打动时,不是简单的被珐琅画、金雕、漆器的图案所吸引,我们更欣赏它们背后的故事。
这是最好的时代,这也是最坏的时代。我们看到了手工制表在人们中间的认同,也体会到了手工制表传统的逐渐消亡。手工制表传统不能停摆,因为一旦停摆就不再重回正轨,传统的尽头不应该是消亡而应该是焕发新生。